
“沉寂”11年后,乌克兰首都基辅的独立广场再起喧嚣。
据环球网报道, 7月22日和23日,乌克兰多地爆发街头示威,参加 抗议的人包括平民、退伍军人和士兵,且以女性和年轻人为主。
总统府更是早就被围得水泄不通,这场抗议的源头竟是 乌克兰议会最高拉达通过的一项极具争议的法案。
然而, 这到底是什么法案能引起这么大抗议?
腐败的利剑
泽连斯基曾被乌克兰人民用选票托上神坛的政治素人,却亲手推动了一项法案,意图很简单:剥夺国家反腐机构的独立调查权。
展开剩余87%这意味着总检察长一声令下,就能将任何棘手的腐败案件,从专业的反腐机构手中,转移到任何一个“听话”的部门。
这等于公开宣布反腐败的利剑,总统想让它生锈,它就必须生锈,消息传出,乌克兰的民怨瞬间被引爆。
基辅的街头,被愤怒的人潮淹没,其中不乏大量年轻人,将总统府邸围得水泄不通,他们高喊的口号,从最初的要求撤销法案,迅速演变成了对泽连斯基整个人的质疑。
人们猛然想起,他上台时最响亮的承诺,就是扫除前朝的贪腐。正是这个“清廉”人设,让他赢得了民心,如今,这层光鲜的外衣正被他自己的手一片片撕下,民众感到的是一种彻底的背叛。
更深层的变化在于,抗议的声浪里,开始夹杂着对和平的渴望,人们开始怀疑,战争的持续,是否已成为某些人巩固权力、掩盖罪行的最佳屏障?
“重新选举”的呼声如同野火,在寒冷的基辅街头蔓延,然而,让人很不明白的是,为何泽连斯基要犯天下大不韪?
泽连斯基的棋局
答案或许就藏在泽连斯基最核心的圈子里,那两个被针对的反腐机构——NABU和SAPO,它们的调查已经快要烧到总统的“自己人”了。
其中一个关键人物,是被称为泽连斯基“钱袋子”的蒂穆尔·明迪奇,一旦反腐的剑悬到这种级别人物的头上,拔出萝卜带出泥,后果不堪设想。
除此之外,还有可能藏在那些不能见光的账本里,战争期间,西方的援助如潮水般涌入,国家的资源也在以前所未有的方式被交易。
有消息称,为了换取军援,泽连斯基政府可能与西方签下了一些“卖国”协议,比如一份涉及乌克兰半数矿产利益的合同。
这些交易,恰恰是反腐机构最感兴趣的领域,限制它们的权力,就是给这些敏感账目上一把锁,阻止任何人窥探其中的秘密。
泽连斯基陷入了一个死局,不摁住反腐机构,核心圈子可能崩塌,那些秘密交易随时会被曝光,摁住了则内外压力排山倒海,政治生命岌岌可危。
除此之外, 欧盟也对乌克兰发出了警告!
西方的援助,究竟是善意还是生意?
欧盟罕见地发出“制裁”威胁,这可是俄乌开战以来头一遭,他们真正在意的,并非某个法案,而是他们的一项重要“资产”正在被摧毁。
被削弱的NABU和SAPO,并非乌克兰土生土长,它们是2014年后,在欧盟一手扶植下建立的,拥有独立于总统和司法系统的权力。
那两个反腐机构与其说是乌克兰的,不如说是欧盟安插在基辅的眼睛,它们是西方监督乌克兰政府、确保其“投资”安全、推动其价值观的工具,现在,泽连斯基要亲手戳瞎这双眼睛,西方怎能坐视不理。
西方的援助,从来不是免费的午餐,军援的背后是乌克兰用矿产、土地等国家利益进行的交换,反腐机构的独立性,正是西方确保这笔“生意”能按规则进行、投资能有回报的保险栓。
更有犀利的观点指出,这背后或许还有美国的影子,美国记者西摩·赫什曾爆料,华盛顿早已对泽连斯基有所不满,并准备好了“换帅”的B计划。
当棋子不再听话,甚至试图挑战棋手的规则时,棋手考虑的往往不是如何安抚,而是如何换掉它,对西方而言,泽连斯基从来不是不可替代的。
然而,真正聚焦于这场危机的真正主角——腐败本身。
前线在流血,后方是谁在吸血?
腐败在乌克兰,不是个别官员的道德瑕疵,而是一种深入骨髓的系统性顽疾,“前线吃紧,后方紧吃”,这句流传于乌克兰民间的俗语,是对现实最精准的素描。
就在不久前,国防部爆出惊天丑闻,官员在军购款项上,贪污了近15亿格里夫纳,这笔钱本可以为前线的士兵换来多少武器和补给,这还只是冰山一角。
腐败如同一颗毒瘤,正在疯狂吸食着这个战时国家的血液,士兵在前线用生命捍卫国家,贪官在后方用国家的生命换取私利。
而泽连斯基此刻的行为,无异于一个得了癌症的病人,却亲手砸烂了化疗设备,杀死了自己的免疫细胞,他试图摧毁的,正是这个国家赖以自净的最后一道防线,当免疫系统彻底失灵,那颗名为“腐败”的毒瘤,将毫无阻碍地扩散,直到吞噬整个国家的生机。
这场由一部法案点燃的危机,烧掉的其实是信任,当民众不再信任总统,当总统不再信任制度,当盟友不再信任伙伴,整个国家就坠入了一个巨大的信任真空。
在这个真空里,所有人都成了输家,民众的希望变成了街头的绝望,总统的挣扎变成了权力的豪赌,西方的算计暴露了援助的底色,而国家的命运,则在内外夹击的棋盘上,变得愈发凶险。
发布于:山东省尚红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